
这样的说法未免过于官方和模糊。毫无疑问,对于诺基亚来说,近几年从手机制造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步伐并不顺利,也未曾有令世人为之眼亮的阶段性突破。作为中国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手机浏览器,对于诺基亚的未来转型来说,肯定是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产品。
至于未来UC如何在诺基亚的转型战略中发挥作用,此时还很难看出。身处一个产业,所有企业都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——如何去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?一家公司的体量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自己所创建的生态系统的大小。俞永福自己也总结,UC在过去五年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,就在于其在这样的生态系统里边“是创造了价值而没有破坏”。在从用户、终端、网络到内容的这条产业链上,UC为某个环节都创造了价值。对于用户来说,省钱,省时间,俞永福说,如果浏览没有经过UC优化的页面,所有UC用户加起来要多花40亿元;对于终端企业来说,手机里装上UC软件能在节省大量的研发费的同时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;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,降低了推广数据业务的门槛;内容网站就更不用说了,浏览器是重要的流量分发站。诺基亚和先前阿里巴巴的加入,则让这个系统增加了一个全球第一大终端厂商和电子商务平台。
尽管在关于公司盈利与否的问题上,俞永福拒绝正面回答,但显然这个公司距离俞声称的“不差钱”还有一段距离。从2009年年初开始,整个公司才开始盈亏平衡。“互联网业务的特点是有了用户流不代表有现金流,商业永远是比业务要慢半拍。”俞永福表示。目前的移动互联网,用户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阶段,而商业化的进程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手机浏览器市场上,UC跟大多数同行一样,仍然集中火力在解决产品和人流问题上,没有花太多心思在商业开发上。而无论是从产品研发上还是渠道上,拉来诺基亚都能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。
对于手机浏览器来说,变现流量逃不过三种模式,一是广告,二是增值服务,三是电子商务。前两种模式uc浏览器已经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有所尝试,而通过之前与阿里巴巴的合作,未来会顺利扩展到第三种模式——电子商务。在日本,手机上的电子商务已经占据整个电子商务的半壁江山。在接受阿里巴巴投资之后,UC将和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移动电子商务平台,阿里巴巴成熟的个人业务,会优先整合到 UC的服务中。比如,两家公司可以合作开发应用程序,供阿里巴巴的客户通过手机上网购物并完成交易,或进行产品价格比较。